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于2022年被認定為全國首批“制種大縣”、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先后在基地建設、企業培育、產業園建設方面提供了具有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經驗。但是,面對種業振興新形勢和新要求,還存在基地建設標準化水平不高、機械作業率低、創新研發能力不足、產業鏈條短、種業效益總體不高等短板和不足。因此,通過總結基地建設實踐經驗和對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探索在育繁推一體化發展中,通過制種產業強鏈、延鏈、補鏈等全產業鏈建設,實現制種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種業振興行動取得實效。
一、臨澤縣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建設困境
在全縣玉米制種產業持續發展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對照現代種業發展要求,也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制種基地建設標準化水平仍需提升。目前臨澤縣仍有23000hm2耕地未配套水肥一體化,還達不到高標準種子生產基地水平,土地流轉、土地平整等項目實施難度較大,難以滿足新形勢下對“五化”玉米制種基地建設需求。
二是種子生產機械化亟待加快推進。近年來雖然在玉米制種基地進行了機械化作業示范,種子生產機耕、機播、機防等環節初步實現了機械化,但在玉米制種去雄和機收環節尚未實現大的突破,加之在玉米制種去雄、收獲和蔬菜制種授粉等勞動力用工密集型環節中,勞動力用工價格持續抬升,制約了種子產業效益的進一步提升。
三是種子企業研發創新能力還很弱。以市場為導向的科研體系和協作創新機制尚未建立,科研單位和企業缺乏有效合作,企業新品種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核心競爭力不強、市場話語權低。
四是產業附加值低,產業鏈還需向兩端延伸。入駐臨澤開展玉米制種生產的31家企業,除中種國際、三北種業、敦煌種業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玉米品種和健全的市場營銷網絡體系,其余縣內企業均為受委托代繁企業,自主品種市場占有率低,種子在終端銷售、電商交易和加工包裝方面的增值效益不明顯,對縣域經濟的貢獻率低。五是種業會展經濟發展緩慢。大部分企業過小日子思想嚴重,對企業走出去的思路還不明確,參與種博會、種交會等會展的積極性不高,與“打好種業翻身仗”的要求還有差距。
二、臨澤縣國家級玉米制種全產業鏈發展的對策
下一步,臨澤將突出抓好精品玉米種子制種基地建設,緊密銜接糧食功能區劃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十四五”種子產業發展規劃,科學合理布局基地建設規模,創新基地建設模式,促進優質基地向優勢企業集中,構建種子企業與制種基地長期的契約合作關系和合理利益分享機制,確?;亻L期穩定發展,將臨澤建設成為全國現代種業政企共建樣板縣。
1、加大基地建設力度,穩固“生產鏈”
以鎮為重點,整鄉鎮實施制種基地資源市場化配置試點核心制種鄉工作,支持優勢種子企業建設玉米制種“五化”基地,在核心制種區域每年推進建設1000hm2.至2025年共改造提升高標準制種基地5667hm2.
在此基礎上,每年選擇1667hm2通過滴灌等節水灌溉的玉米制種基地,著力實施制種基地地力提升項目,提升鹽漬化治理能力,使其地力逐步得以恢復提升,達到旱能灌、澇能排、土壤環境良好、產得出、質量高的目標。
2、扶持建設加工線,鑄牢“加工鏈”
以制種企業為主體,扶持企業建設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智能化種子加工示范生產線,在滿足企業自身加工需求外,為其他小型企業提供加工社會化服務,解決小型企業加工能力不足和重復建設加工生產線造成的資源浪費等問題。
3、助推社會化服務,完善“服務鏈”
狠抓種子生產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加大培訓、指導服務力度,著力打好社會化服務基礎。依托縣種子產業協會,充分考慮全縣制種基地集中以及田間道路、灌溉系統的實際,鼓勵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購置適宜于甘肅河西制種基地的玉米制種機械,有效推進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全程機械化進程。鼓勵支持龍頭種子企業與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服務領域合作,加快培育多種形式的社會化服務組織,積極推廣節水、節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開展玉米制種托管社會化服務。
4、鼓勵科技研發,拓展“創新鏈”
扶持縣內種子企業加大玉米新品種培育和審定推廣力度,鼓勵種子企業切實開展種子生產新技術研發攻關,在雄性不育系培育、適宜于機械化去雄、收獲和新品種培育等方面取得一定突破,不斷提高企業科技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支持企業以育種加原種圃為核心內容的四圃種源繁殖基地建設,確保品種正本清源。支持企業建設綜合抗性鑒定平臺,強化品種抗倒、抗旱及抗極端氣候測試,打造高水平展示示范基地,提升品種適應能力。
5、優化質量保障體系,暢通“供應鏈”
強化張掖國家級玉米種子生產基地種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設備配套,提升種子質量檢驗能力,年均檢測樣品2000份以上;利用3S、云計算、無人機等高新技術,與制種基地緊密結合,構建從種子基地落實到春播、夏管、秋收、冬運等全程可視、可管、可控、可追溯的數字化監管信息服務平臺,強化信息化監管手段應用,推進基地生產全程監管,打造環境優越、秩序優良的種子生產“首善之區”。
6、強化產業園配套,提升“價值鏈”
立足現有基礎,依托農發行7億元支持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建設和種子產業園提升項目,全面規劃、配套完善張掖國家級玉米種子產業園水、電、路、用氣、供暖、排污、物流等基礎設施,助推入園企業持續發展壯大。同時,將種業會展經濟發展做為“張掖玉米種子”走出去、亮出去的有力抓手,緊抓國內各類種業展覽會、種子交易會機遇,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相關種子企業針對各自品種的推廣區域,積極參與各類會展,在做好黃淮海、東華北常規雜交種推廣的基礎上,通過會展經濟,將企業和種子向西南市場拓展。在種子園區建設上,充分依托“科創中國”“一帶一路”種業創新研究院建設機遇,在人才引進、成果轉化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全國種業骨干企業、優秀人才入駐園區,切實在育種創新、基地建設、自主知識產權品種推廣營銷等方面實施“補鏈、強鏈、延鏈”行動,助推臨澤種業向育繁推一體化方向發展。(作者:楊平、顧杰)